出國留學網(wǎng)專題頻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欄目,提供與得民心者得天下相關(guān)的所有資訊,希望我們所做的能讓您感到滿意! 得民心者得天下,多義詞,語出自《孟子》一書;同時也是《雍正王朝》主題曲。
孟子是戰(zhàn)國時期儒家學說的重要代表,他重視內(nèi)心修養(yǎng),構(gòu)建了以“仁政”為核心,以性善論為基礎(chǔ)和特色的完整學說。其中,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他的民本思想,即“民為邦本”。以下是出國留學網(wǎng)小編為您整理的為什么說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,供您參考,更多資訊請點擊(http://www.ycybzk.com)查看。
為什么說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
這句名言出自《古文尚書·五子之歌》,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”,邦就是國的意思?!抖Y記·緇衣》記曰:“子曰:民以君為心,君以民為本。君以民存,亦以民亡?!敝v的是君與民之間的關(guān)系,強調(diào)了君要以民為本?!盾髯印ぐЧ吩唬骸熬撸垡?庶人者,水也。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。”用水與舟的關(guān)系來比喻官民之間,如果船被水打翻了,不能歸罪于水,最值得反思的恰恰是駕船之人。因此,孟子的民本思想是與國家利益、國家命運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,他呼吁關(guān)心、關(guān)注民眾的利益和疾苦。因為民眾的利益是國家的根本,有民才有國。
孟子認為,一個政權(quán)得以存在和延續(xù)的關(guān)鍵在于是否能夠設(shè)身處地解決民眾所關(guān)心的切身問題?!皹访裰畼氛?,民亦樂其樂;憂民之憂者,民亦憂其憂。樂以天下,憂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?!?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孟子和梁惠王之間曾經(jīng)有這樣一段對話,梁惠王說:河內(nèi)出現(xiàn)了災(zāi)荒,我就把河內(nèi)的百姓遷到河東;河東出現(xiàn)了災(zāi)荒,我就把河東的百姓遷到河內(nèi),但是我國的民眾為什么不見多?別國的民眾為什么不見少?對于梁惠王的提問,孟子回答:“王好戰(zhàn),請以戰(zhàn)喻?!泵献铀畹臅r代,戰(zhàn)亂紛爭,諸侯國各自為政,統(tǒng)治者如果肆意妄為,本國的民眾就會跑到別的國家,這樣自己國家的人口會越來越少,從而對國家的生存構(gòu)成嚴重威脅。孟子還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告訴梁惠王,他沒有做得很好,沒有設(shè)身處地想民眾之所想,沒有真正了解民眾想要什么、不想要什么。
孟子提出與民同樂之思想。他問梁惠王:“獨樂樂,與人樂樂,孰樂?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意思是一個人獨自聽音樂和與大家一起聽音樂,哪個會更快樂?梁惠王回答,當然是和大家一起聽音樂更快樂。在此基礎(chǔ)上,孟子進一步指出,同樣是聽音樂,能不能做到與民同樂很重要。如果不能與民同樂,不去關(guān)心民眾疾苦,而是獨自享受快樂,必然會遭到民眾的背離。民眾生活在窮困潦倒之中,受饑寒交迫之苦,卻置之不理,獨自享受娛樂歌舞,這必然會引起民眾的極大反感,因為沒有想民眾之所想,憂民之所憂,急民之所急?!鞍傩章勍蹒姽闹?,管鑰之音,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:吾王之好鼓樂,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?父子不相見,兄弟妻子離散?!?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其結(jié)果可想而知。相反,如果能憂民之所憂,急民之所急,與民眾同呼吸、共命運,那么不僅能得到民眾的普遍認同,民眾還會因此而感到欣慰?!敖裢豕臉酚诖?,百姓聞王鐘鼓之聲,管鑰之音,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吾王庶幾無疾病與?何以能鼓樂也?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可見,同一件事,如果不能與民同樂,則無法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擁護,如果能夠與民同樂,則會為民眾所接受和愛戴。
要得到民眾的擁護和尊崇,首先就得要得民心;而得民心,就要重視民眾的利益和做民眾喜歡的事,而不能侵害民眾利益和做民眾不喜歡的事。不能無視民眾的利益訴求和民眾的喜怒哀樂,更不能胡作非為和肆意妄為。否則,就會失去民心。而失去民心,就會被民眾拋棄,從而失去天...
11-13
悠悠中華五千載,我們的祖先在中華大地上生息、繁衍,創(chuàng)造出一段又一段的輝煌,為后人所贊頌。分析歷史,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每一段輝煌之中,都毫無例外地閃現(xiàn)著一個盛世明君的身影,像漢高祖劉邦、唐太宗李世民、康熙帝玄燁……他們?yōu)榘傩瞻簿訕窐I(yè),社會繁榮穩(wěn)定,作出了卓越的貢獻。他們統(tǒng)治著不同的時代,可他們卻印證了同一個道理: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劉邦、項羽都是名載史冊的英雄,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業(yè),后者卻無奈烏江自刎,這難道真如項羽所言"此乃天意"嗎?不是,劉邦項羽二人相比,項羽比劉邦更有才能,但項羽他恃才傲物,很少與屬下談心溝通,一意孤行,又兼匹夫之勇,婦人之仁,最終走向了滅亡。相反,劉邦沒有突出的個人才能,但他善于聽取各方良言,身邊謀士極多,常常與他們交心傾談,上下溝通,月下千里追韓信就是明證。因此,他可以"運籌于帷幄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"。最終成為楚漢之爭的勝者。
時間又過了幾千年,中華大地上又出現(xiàn)了一位歷史偉人--康熙皇帝,他有著比劉邦更為出眾的才華,有著比項羽更為強健的體魄,有著比鐵木真更為勇猛的軍隊,照說他可以安安穩(wěn)穩(wěn)的坐上龍椅。但是,他卻遭遇了關(guān)內(nèi)百姓的強烈的反抗,只因為他是滿人,而他治下的卻大多是漢人。在漢人的眼中,他永遠是夷人,是外來者,因此,各地的反清斗爭不絕,這也成了康熙的一塊心病。但是,他從未想過使用武力讓漢臣服。一次,他去長城察看城墻的毀壞情況,面對早已破落的長城,有的大臣認為要加固,以防來襲,但康熙卻堅定地說:"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長城,這比真正的長城堅固好幾倍!"是啊,這是明君的抉擇,他明白"得民心者得天下"的道理,后來,他多次微服私訪,體察民情,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無數(shù)百姓,終于使百姓臣服,成為一代明君。
"以史為鏡,可以知古今。"縱古觀今,我們不難看出:成就大業(yè),一統(tǒng)天下,與老百姓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,因為--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【點評】這是一篇史論性文章,文章論證的中心論點是"得民心者得天下",所選漢高祖和康熙帝的史料與主題十分貼切,緊緊圍繞"溝通"這一主題,足以令人信服。再者,本文語句流暢,思路敏捷,歷史材料可謂信手拈來??忌詴r間為序,空間跨度極大,從西漢寫到了滿清,一氣貫通,自然天成。
?
得民心者得天下推薦訪問